English

日舰炮击大沽口昨日新闻:1926年3月12日

1998-01-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昨日新闻开栏的话

我们正处在世纪的交汇点上———

回眸百年,风云阴晴,历历在目。血与火,苦与痛,荣与辱,刀光剑影,荆棘丛生……

这是中国人走出苦难、走向抗争的世纪,这是中国人摆脱贫穷、发愤振兴的世纪。经过百年风雨的洗礼,从愚昧落后逐步迈向现代文明,中国跨过了人类历史上鲜有的巨大转折。

沧海桑田,荣衰浮沉,多少情景令人萦怀难忘,多少世事令人感叹深思。

一百年后的今天,站在世纪门槛,我们总忍不住回首,再看一看那些精彩的瞬间,再读一读已成昨日的真实。

我们应该庆幸,因为有了现代媒体,因为有了一代又一代富有责任感的报人,时代的风云变幻,历史的曲折迂缓,才得以有了如此详实的档案。

新闻是明天的历史。那么,回放历史,追溯昨天的现实,就重新翻开那些卷帙浩繁的时代记录吧。

于是,有了这样一个栏目。

一次重大事件就是一个新闻点:或是多家新闻传媒的聚焦,或是多次刊载的连续性报道;除去必要的编辑加工,保持作品文字的原貌……。总之,我们努力让那些读者们熟知的或者不熟知的历史事件成为被众多支笔多角度描述、多侧面解说的“焦点”,使您通过这个栏目,能对20世纪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一个比较详细的、比较真切的了解。

1926年3月12日,冯玉祥国民军与张作霖奉系军作战期间,两艘日本军舰护卫奉系军舰进入天津大沽口,并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将日舰逐出大沽口。事后,日本借口国民军破坏《辛丑条约》,纠合英、美、法、意等8国公使向段祺瑞执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拆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等无理要求,否则以武力解决。各国军舰迅速云集大沽口,以武力相威胁,此事引发了1926年3月18日在天安门发生的大型群众请愿活动。

路透社十三日天津电星期五日国民军轰击日舰,仅用来福枪,日舰报以机关枪。天津外国领事今晨曾开会议,现各已报告至北京本国公使。各国海军司令亦曾在英舰福克斯格洛夫号开会,英美法意司令均与会,日本因现无军舰泊此,无代表列席,关系讨论对付大沽现局办法。又闻已决议通告奉天军舰队及炮台司令,于星期二日完全退离海口,不得再武力干涉船舶出入,被轰之日舰,已载受伤者赴旅顺口,内有军需长一员,伤势颇重。

本报十四日下午五时北京电 此间舆论,对日舰炮击大沽炮台,中日互提严重抗议案。谓此事起因,完全由日舰不照预定时间入港,致启误会,全部责任应由日本负之。

本报十四日下午八时北京电 使团对大沽日舰案抗议,昨到外部,外部电津鹿,征求答复意见。

本报十四日下午八时北京电 鹿布告,凡经过检查之船只,得于规定时间,由领港领路入大沽。

国闻社十四日北京电 外部宣称鹿(钟麟)报告,日舰原约文(十二日)早十时入口,入口时须缓行,并在某地点稍停,待国军(目旁了)望清楚,免意外误会。日舰迟到文日下午三时方入口,入口后行极速,炮台发号枪令缓行,日舰即还炮,国军仅用步枪略御,未还炮。事后鹿派人至日舰处,告误会情形,日领尚表歉意,谓商洽未尽妥。至晚忽派人面鹿,谓日舰伤人,情形重大。鹿谓既被伤,应上陆诊验,答已回旅顺。鹿现派门致中、高震龙会同日领查勘。外部与日使馆未用公文抗议,不至成大问题。

路透社十四日天津电 据此间西北边防督办外交代表称:日驱逐舰一艘首先轰击炮台,炮台乃回击。日领事署否认此说,指为无稽之谈。据华人言,炮台举号令日舰停驶,日舰置之不理,国民军乃列队于炮台,日舰一艘即发炮轰击,伤国民军十三人,于是炮台乃还击。日舰向海开去。鹿钟麟即向日总领事提出严重抗议。闻日舰共微伤军官及兵各三人,重伤军官两人,领港日人一人,均送往旅顺医院医治。

东方社十四日北京电 国务总理贾德耀,虑大沽炮台射击日本驱逐舰事件将酿成重大交涉,于本日对往返之客,虽依据本国方面之报告,有所辩疏,然希望缩小问题之范围,与竭力谋和平之解决。中日两国新闻报纸及通讯社持慎重之态度。至与日本正式交涉,须待中国所派遣之调查委员前往出事地点调查真相,报告政府之后,方可决定。

【《民国日报》1926年3月15日】

国军封锁大沽口之交涉

辛丑条约关系国公使提出抗议

毕庶澄所率渤海军舰五艘、商轮八只,装运张宗昌部下邢张两旅之一部及陆战队二千五百名,总数约有六七千名,原定计划,拟先夺取大沽海口,全部上陆,与榆关张学良军及马厂李景林三路合攻。唯此项消息,早已喧传殆遍,国民军在塘沽一带,布置防线,甚为严密,故毕又改变计划,将舰队分为数队,一队炮击大沽口,一队乘虚在北塘上陆,七日上陆者只有一部。当被国民军发觉,即行击退,乃大沽口外八日又到有奉方军舰数艘,一军为防御此等军舰冲入起见,特在大沽口埋置水雷多枚,以为防阻,唯天津港口,则因此而无形中,完全入于封锁状态,往来商船均不能进出,外来之船,仅能至大沽口外。现停泊此地而不得入者,已有英商船二艘,日商船三艘,而口内之船,亦一律被封港内,南至烟台青岛上海及北至大连之航线,均遭中断,九日晨驻津英日总领事会商,决向鹿钟麟提出抗议,先以电话告鹿,谓一军封锁之举,违背条约规定,继鹿即派代表数人,名为西北边防督办署外交代表,分往英日领馆英日领事,表示歉仄及不得不出此举之原由,并谓只须奉舰行后,所埋水雷即可取出。英日领事对此答复未能满意,仍约鹿面谈,鹿答以军务正忙,未遑谈洽,不允接见。

北京外交团因九日接得天津领事团之报告,特于十日上午十时起,在荷兰使署开外交团会议,英美日法意等十二国公使均列席,由荷使欧登科主席,讨论至十二时余始散。讨论内容:1关于大沽海口封锁之天津领事团报告之处置;2关于京津间交通问题;3关于辛丑条约问题。讨论结果,认为:(一)大沽海口之封锁,不特有碍中外交通与商务,并违反辛丑条约;(二)京津间交通,应请中国注意保护,并由英美日法意五国驻军随时注意。又以辛丑条约载明,在天津三十里内不特不得有军事行动,并不得为军事设备,今竟发生此等问题,实为遗憾。故议决由领衔公使荷兰欧登科氏,代表外交团,即日向中国政府提出忠告书。至下午四时半,荷使乃赴外交部见曾宗鉴次长,当面提出抗议。该抗议书文云:“外交总长阁下:本使代表辛丑条约各国外交代表,特请贵总长对于下列事实予以最恳切之注意。据天津中国官宪声称,引电水雷十枚,敷设大沽口内,该处之水道,宽仅五百(口旁加尺)左右,并通告向导员,谓一切船只不得出入港口。如是则天津海口实已完全封锁矣。又青岛海军舰队与驻扎大沽炮台南之国军现仍继续炮火冲突,此举实属阻碍大沽海道航船之安全。而奉军与国军战争,又将天津秦皇岛之线路阻断,就现实情形言之,北京与海道之交通,已完全折断,实违反辛丑条约之规定。上述之各国外交代表对于此种情事,特提出最急切之抗议,并要求中政府迅即制止中国之交战军队,停止阻断经行大沽海口之海道自由交通之行动,设中政府未能进行完成此种目的,以符辛丑条约之规定,则各代表保留保护外国船只及维护天津港口出入自由之讨论权。相应照达,须至照会者。荷兰领袖公使欧登科。一九二六年三月十日”荷使又口头说明,谓军事行动与设备,均属违约,况有封锁海口之举,实出外交团意外,应请即日转饬军事当局,立即撤消水雷及军事设备,并请中国政府注意于违反条约问题之重大云云。曾宗鉴当答以政府未得详报,忠告各节,自当转饬军事当局注意。会谈约一小时,荷使即辞出。闻外交团已同时致电奉天领事团,饬其亦即向张作霖提出同样忠告。

十日上午九时顷,驻京英使麻克类氏偕通译一名,赴外部访问曾宗鉴氏,关于此事,亦提出节略一仟。内容略谓,本使昨得天津本国总领事报告,大沽海口,国奉两方已发生战事,外国商船全不能通行,昨日(九日)国民军方面并于海口敷设水雷,断绝交通,影响商务,本使不胜遗憾。查辛丑条约最终议定书,京津交通不能阻断,天津三十里内不得有军事行动,并不得为军事设备,今竟如此;实属蔑视条约,应请中国政府立即论该地军事当局军事当局,即日撤退军备,恢复平时状态云云。英使并声明已电令驻奉本国总领事及济南领事,分别向奉鲁两方当局提出同样交涉。曾氏当允即为转饬天津军事长官查照。

日使芳泽十日使团会议毕后,向电通社记者谈话云:本日使团会议之内容,未便遽尔发表,但使团对国民军封锁大沽口事件,依协议之结果,已决采适当之措置。(下略)

摘自《申报》1926年3月17日

(题图为1926年3月18日群众聚集在天安门与军警对峙)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